阳光透过校园的老槐树,斑驳地洒在了我的试卷上。我,张帆,一名初三的学生,正处在人生中第一次大考的前夕——中考。语文,作为我最钟爱的学科,其作文更是我倾注心血的园地。每一次笔耕,都像是在与古人对话,与自我较量。
“张帆,你又在琢磨什么?”同桌赵雨好奇地探过头来,打断了我的沉思。
我轻轻一笑,“不过是在琢磨这作文的满分之道。”
赵雨撇撇嘴,“你这家伙,总是这么自信满满。说说看,你的秘诀是什么?”
我放下手中的笔,转身面对赵雨,“古人云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’。作文之道,非一日之功,而在于日常的积累与沉淀。”
“你说得轻松,但中考迫在眉睫,我的作文总感觉差点火候。”赵雨眉头紧锁,显得有些焦虑。
我拍拍他的肩膀,“别急,‘功夫在诗外’,平时的阅读和观察都是提升作文的良方。你看,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,不都是写作的素材吗?”
赵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我趁热打铁地继续说:“就拿我们上次的春游来说,你没发现那片油菜花海中,就蕴含着‘乱花渐欲迷人眼’的意境吗?”
他眼睛一亮,显然是被我这句话点醒了。我们俩便开始讨论起如何将生活中的小细节转化为作文中的大文章。我告诉他,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”,好的作文往往需要灵光一现,但更多的还是平时的积累。
就这样,我们的话题渐渐深入。从校园生活到历史典故,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理,我们的对话就像是一场智慧的交锋,又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。
赵雨最终豁然开朗,“原来,作文不仅是文字的堆砌,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。我以前总是只顾着堆砌华丽的辞藻,却忽视了文章的灵魂。”
“正是如此,‘腹有诗书气自华’,你的文章自然会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。”我肯定地说。
时间在我们的对话中悄然流逝,夕阳西下,晚霞映红了半边天。我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,就像我们的友谊和对知识的渴望。
“张帆,我会好好准备,争取在中考中也能拿到作文的满分。”赵雨握紧拳头,信心满满地对我说。
我微笑着回应:“我相信你,‘水滴石穿,绳锯木断’,只要努力,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。”
随着中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,我和赵雨都进入了紧张的备考状态。我们知道,这场考试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检验,更是对意志和毅力的考验。而我,也期待着在中考的考场上,用我手中的笔,绘出属于自己的满分蓝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