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寒料峭,草长莺飞之际,中国传统文化中,清明节踏着岁月的节拍款款而来。此乃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,乃祭祀祖先、缅怀英烈、踏青赏花之良辰吉日,亦是春意盎然之象征。《诗经》有云: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”而清明之于国人,亦有此般难以割舍之情愫。
一、清明时分,万物复苏,桃红柳绿,燕舞莺歌,春光乍泄间,人们于花前月下,以鲜花素果祭祖,以示对先人之追思与敬仰。
二、古人云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雨丝如细线般缠绕于翠绿的江南水乡,落在油纸伞上,滴答声中,似是先人低语,细数人间烟火。
三、碧草如茵,踏青者行于其间,轻踏泥土,感受生命之勃勃生机,正是:“踏遍青山人未老,风景这边独好。”
四、墓前一炷香,心香一瓣,寄托哀思,家家户户,或老少同堂,或独行其是,无不以最诚挚的心情,祭奠过往英灵。
五、“春来江水绿如蓝”,江边垂柳依依,恰似故人依依不舍的挽留,春江水暖,游子心事,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六、清明亦是农事繁忙之时,春耕秋收,农谚有云:“春雨贵如油”,细雨润物,预示着一年丰收的希望。
七、赏花之时,或牡丹,或桃李,皆是“花有重开日”,而人生能有几回春?踏春赏花,实是人生一大乐事。
八、清明节亦是放风筝的好时节,风筝飘飘,将人们的思念与祝福,带向远方,正如古诗所言:“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”
九、清明时节,亦是读书人怀念古人、追忆旧事之时,古语道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书卷中蕴含着智慧与先人的教诲。
十、古有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”,清明祭祖,更是表达对先辈的敬畏与缅怀,不只是一种仪式,更是心与心的交流。
十一、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,清明踏青,不仅仅是赏春,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,一种对过往的回望。
十二、清明亦是念旧,追忆往昔,古诗云: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,那些曾经的故事,如烟如梦,令人感慨。
十三、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,清明时节,人们在缅怀中更懂得珍惜,珍惜每一份情感,每一段时光。
十四、清明节,亦是亲人团聚之日,千里共婵娟,血脉相连,心心相印,家族的温暖在此刻凝聚。
十五、在清明的雨露中,万物生辉,人们在祭祖与踏青之间,找寻着生命的意义,以及对未来的期许。
清明,既是对逝去生命的追思,又是对新生事物的赞美。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里,我们既感慨生命的无常,又欣喜于大自然的生机盎然。清明节,正是这样一场关于生命、关于情感、关于时间的深情演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