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个寒假,我终于有机会和奶奶一起制作传统的年糕饺。奶奶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,每年春节,总有邻居来求教。但奶奶总是笑着说:“家传的手艺,只传自家孙儿。”
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,洒在了奶奶的银发上,她坐在灶台前,手里正忙着和面。我好奇地凑过去,看着那洁白的糯米粉在奶奶的手中慢慢变成了富有弹性的面团。
“奶奶,年糕饺为什么要在清明时节做呢?”我疑惑地问。
奶奶抬起头,眼中闪过一丝笑意:“‘春食年糕,岁岁平安’,古语说得好,年糕是春天的象征,希望新的一年能步步高升,生活甜甜蜜蜜。”
我点了点头,心想,这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,更是家的味道。
制作年糕饺的馅料是件精细的活。奶奶取出泡好的香菇、切碎的豆干、还有新鲜的荠菜。她说,这荠菜是昨夜和爷爷一起在田野里采摘的,带着春天的气息。
“奶奶,爷爷怎么没和我们一起?”我四处张望。
奶奶轻声说:“爷爷在后院整理菜地,他说‘一年之计在于春’,要趁着这好时节,把地翻新一番。”
我跑到后院,看到爷爷正挥动锄头,一锄一锄地翻动着泥土。我跑过去,蹲下身子,学着爷爷的样子,用小手抓起一把泥土。那泥土的气息,带着春天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,让人心旷神怡。
“爷爷,我来帮你。”我认真地说。
爷爷笑着拍拍我的头:“‘小荷才露尖尖角’,你有这份心,爷爷就很高兴了。”
午后,我和奶奶一起包年糕饺。奶奶教我如何将面团擀成薄皮,如何把馅料包得饱满而不露。我笨手笨脚,总是包不好,奶奶却耐心地一遍遍指导。
“别急,‘功夫不负有心人’,慢慢来。”奶奶安慰我。
终于,一个个圆圆的年糕饺在我们手中诞生。奶奶将它们放入蒸笼,不一会儿,厨房里便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香气。
我坐在餐桌前,迫不及待地等着。奶奶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年糕饺,每一个都晶莹剔透,如同小小的月亮。
“快尝尝,‘尝一尝,甜到心坎里’。”奶奶笑着说。
我夹起一个年糕饺,轻轻咬了一口,那香甜软糯的滋味立刻在口中化开,仿佛把春天的味道全部吃进了心里。
这个清明,我没有去踏青,但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更加温馨的世界。在这个世界里,有奶奶的慈爱,有爷爷的智慧,还有那让我永远怀念的年糕饺的味道。
年糕饺不只是食物,它承载着家的温暖,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,我学会了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刻,学会了传承那些温暖人心的传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