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,温暖地拂在我的脸上。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,脑海里回荡着昨晚的梦——那是关于端午节的童年记忆。
“嘿,你醒了吗?”床边传来室友阿辉的呼唤,打断了我的遐思。他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,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。
“嗯,醒啦。端午节快到了,我昨晚梦见了小时候包粽子的情景。”我答道,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
“古人云,‘五月五,是端阳’,我们是不是也该准备一下?”阿辉眨了眨眼,一脸的调皮。
我笑着点头,“‘粽子香,香厨房’,咱们学校今年有包粽子比赛呢,要不要一起参加?”
阿辉的眼睛亮了起来,“好啊!‘有志者,事竟成’,咱们正好可以试试手艺。”
我们收拾妥当,便匆匆赶往学校。操场上已经热闹非凡,摊位上摆放着各种食材。我们选了红豆、糯米和粽叶,开始了我们的挑战。
“看我的!”阿辉自信满满地拿起粽叶,却怎么也包不整齐。我不禁笑了起来,“阿辉,你这是‘心有余而力不足’啊。”
他却不气馁,一边包一边说:“‘失败乃成功之母’,我就不信包不好一个粽子!”
就这样,在欢声笑语中,我们终于包出了像模像样的粽子。虽然形状各异,却也别有一番风味。比赛结束后,我们坐在树荫下,品尝着自己做的粽子。
“‘每逢佳节倍思亲’,你说家里人现在是不是也在吃粽子呢?”我望着远方,思绪飘向了远方的家乡。
阿辉拍了拍我的肩膀,“‘家和万事兴’,不管在哪里,家的温馨都是我们最大的支持。”
夕阳西下,我们收拾好东西,准备回宿舍。路过图书馆时,我提议:“要不要去看看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资料?”
“好主意!”阿辉欣然同意。
我们走进图书馆,翻阅起一本本关于端午的书籍。书页间,我仿佛看到了屈原投江时的悲壮,感受到了古人对忠义的执着。
“‘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’,屈原的诗句至今仍激励着我们。”我低声念道,心中涌起一股敬意。
阿辉合上书,凝视着我,“我们要做的,不仅仅是传承节日,更是要传承这种精神。”
我点头,心有戚戚焉。端午节不只是一个节日,它是一段历史,一份记忆,一种精神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更应肩负起传承与发扬的责任。
夜幕降临,校园里灯光闪烁,我和阿辉在回宿舍的路上,继续讨论着关于端午的点点滴滴。这一天,我们在欢笑与汗水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。
青春,因这些珍贵的记忆而更加丰富多彩。而端午节,也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,绽放出新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