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佳节,粽香四溢,龙舟竞渡,家家户户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氛围中。我,一名高中生,也在这传统的节日里,围绕着作文评语的缺点,展开了一场深刻的思考。
“小张,你的作文虽然情感丰富,但结构松散,如同散落的珠子,缺乏串联的丝线。”语文老师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剑,直击我心。我站在讲台旁,望着那满纸的红叉,心里五味杂陈。
回到家,我翻开那本被老师批注得密密麻麻的作文本,决心要一改往日的毛病。记得古人云: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”我却总是妙手难寻,天成更是遥不可及。
“你怎么了,眉头紧锁的?”母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。我抬头,只见她手中端着刚出锅的粽子,热气腾腾。
“妈,我在想作文的事。老师说我写的东西结构不好,就像这粽子的糯米,散了。”我有些沮丧地回答。
母亲笑了笑,递给我一个粽子:“吃吧,孩子。这粽子虽是糯米做的,但包裹得严严实实,每一个米粒都紧紧相依。你的文章,也许需要的只是一个‘包裹’。”
我咀嚼着母亲的话,粽子的香气在口中弥漫开来,似乎给了我不一样的灵感。文章的结构,不正如这粽子一般,需要层次分明,内容承上启下吗?
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,开始尝试将每个段落比作一颗颗珍珠,用逻辑的丝线将它们串联起来。不再让那些四字成语、古诗词只是简单地堆砌,而是让它们恰到好处地融入文章的肌理之中,如同精美的刺绣,点缀其间。
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我深思着古人的智慧,开始让我的作文反映时代的声音,反映我们高中生的真实生活和思考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端午节的氛围渐渐淡去,但我的作文却一天天进步。在下一次作文课上,我满怀信心地交上了我的新作。
老师翻开我的作文本,目光在纸上游走。我屏住呼吸,等待着评价。
“小张,这次的作文进步很大,结构清晰,层次分明,内容也更加丰富。”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那一刻,我仿佛听到了内心深处的欢呼,就像是龙舟在端午节的河流中破浪前行,终至胜利的彼岸。我知道,这只是开始,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至少,我已经找到了正确的航向。
端午节,不只是一个节日,它给了我一次深刻的反思和成长的机会。在笔墨的海洋中,我学会了如何驾驭文字,如何让它们在我的指间跳跃,编织出一篇篇生动的故事。这不仅仅是对作文的改进,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