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的风,轻柔拂过翠绿的柳枝,带来了端午节的气息。我,一名高二的学生,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,与同窗好友相约在这个古老节日的清晨,一同前往屈原庙,感受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情怀。
阳光透过密叶,斑驳地洒在青石板路上,我和张蕾并肩走在去往庙会的路上。张蕾是班上的文史达人,对端午节的由来、习俗了如指掌。她转头对我说:“‘五月五,是端阳。门插艾,香满堂。’这句诗虽然通俗,却也道出了端午时节的传统习俗。”
我微微一笑,答道:“古人云‘有心栽花花不成,无心插柳柳成荫’,我们虽无心插艾,却也可得一室清香。”
我们谈笑间,走近了屈原庙。庙前人头攒动,香烟袅袅。我看到了李然和赵婷婷在人群中招手,他们是我们班的文娱骨干,正在组织一场关于端午的诗歌朗诵会。
“看那龙舟竞渡,波光粼粼,不正是一幅‘江水流长,舟如箭’的壮观景象吗?”赵婷婷兴奋地说道。
李然附和道:“正是如此,‘风樯动,龟蛇静,起宏图’,我们今天朗诵会也要像这龙舟赛一样,振奋人心。”
我们一行人走进庙中,只见彩旗飘扬,粽子香气扑鼻。在这里,仿佛能听见屈原当年投江时的悲壮呼喊,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。
“屈原的忠魂,至今仍在这端午的江畔徘徊,‘山无陵,江水为竭’,他的精神是不朽的。”我感慨地说道。
张蕾点头,眼神坚定:“正是这样,‘文以载道,诗以传情’,我们今天朗诵诗歌,就是要传承屈原的忠贞不渝,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”
随着人流,我们来到了诗词朗诵的场地。李然和赵婷婷安排得井井有条,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台前,用激昂的语调诵读着《离骚》《九歌》中的名句。当轮到我时,我深吸一口气,开始了我的朗诵:“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……”声音在庙宇间回荡,仿佛屈原的灵魂也能听见,与我们一同共鸣。
朗诵会结束后,我们几人坐在江边,看着远处龙舟比赛的热闹场景。我感慨地说:“‘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’,今天的活动,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端午节的内涵。”
张蕾望着江面,若有所思:“是啊,‘岁月不待人’,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,努力学习,将来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。”
李然和赵婷婷相视一笑,李然说道:“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’,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超越先辈的志向,让端午节等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焕发新的光彩。”
夕阳西下,我们四人肩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更是一种精神,一种力量,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前行。
这样的端午节,这样的青春,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