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,唐山大地,春意盎然。天地清明,万物复苏,是古人祭祀先人、踏青出游的好时光。唐山人民承袭传统,以独特风俗纪念这个古老的节气,其间的每个动作、每句言语,无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先辈的缅怀之情。
一、翠柳垂丝,芳草萋萋,唐山人踏着春的气息,迎着和煦的春风,纷纷出城赴郊,以行踏青之礼,寓思逝亲之意,谓之“寻春踏青”。
二、清明扫墓,唐山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亲族相约,携香烛纸钱,至墓地,净扫尘埃,以示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。
三、纸鸢高飞,孩童手持彩绘风筝,放飞于蓝天白云之下,古人云:“纸鸢寄哀思”,是故时人用此以寄托哀情。
四、唐山郊外,田野间,民众采撷新绿,编织草帽、草鞋,自古“草木皆有情”,这番劳作亦是对自然的敬仰。
五、旧时,唐山人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之说,此时春耕开始,农人忙碌于田间地头,期待来年的丰收。
六、唐山清明食俗,家家户户制青团、艾粑粑,以新绿之食祭祖,取“清明”之名,亦有“吃青”之意,祈求身体健康。
七、唐山清明时节,人们还喜欢赏花弄柳,花下品茗,春日的花香与茶的清香相得益彰,正如古诗所云:“花前月下,人约黄昏”。
八、清明之日,唐山文人墨客常聚于山水间,挥毫泼墨,以诗酒会友,寄情于山水,抒发对生命的感慨。
九、唐山清明节,还有放河灯之风俗,夜幕降临,一盏盏河灯随水漂流,谓之“放灯寄愿”,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祈愿。
十、唐山清明,家家户户门前插柳,古有“清明插柳,百病不侵”之说,借此以求驱邪避秽,保家宅平安。
十一、唐山清明节,亦是民间故事、传说广为流传之时,老人们围炉而坐,讲述着往昔的故事,传承着先辈的智慧。
十二、清明节期间,唐山的街道上,可见行人衣着素净,轻言细语,处处透露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。
时至今日,唐山的清明风俗依然延续,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。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,人们通过各种形式,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与对生命的礼赞,让这份传统之美,如清风般,穿越时空,拂过每一个心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