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佳节,碧波荡漾的江门河畔,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。我叫小杰,是江门市一所小学的学生。在那个龙舟水声回荡的日子里,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,一起体验了包粽子的乐趣。
“小杰,你准备好了粽叶和糯米吗?”小华急切地问道,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。我点了点头,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将这些普通的食材变成一个个香甜可口的粽子。
“古人云,‘不学礼,无以立’,包粽子也是一门学问哦。”小华一边说,一边拿起一片粽叶,娴熟地卷成锥形。我模仿着她的动作,却怎么也卷不出她那般优雅的形状。小华见状,笑着用比喻的话鼓励我:“别急,万事开头难,像小鸡破壳而出,总得用力一点。”
我深吸一口气,再次尝试,终于成功卷出了锥形。接着,我们开始往里面添加糯米和馅料。小华边做边讲:“这就像我们的学习,一点一滴积累,终能成就大业。”我听着,心里暖洋洋的。
就在这时,小丽跑过来,手中拿着一串五彩线:“瞧,我妈妈给的,端午节要佩戴五彩线,寓意平安和幸福。”我们纷纷围了上去,我也挑了一条蓝色的,小心翼翼地系在手腕上。
“这五彩线,不就是我们友谊的象征吗?”小华又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它更深的意义。我们都点了点头,心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。
包粽子的活动不仅仅是一项手工制作,它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。在包粽子的过程中,我们学会了分享,学会了合作,也学会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。
“小杰,你看我包的粽子,是不是很像一个小小的战船?”小华得意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。我看了看自己包的粽子,虽然形状各异,但每一个都承载着我的心血和期望。我笑着回答:“你的粽子确实很特别,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一样。”
我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,粽子的香味也逐渐弥漫开来。我们围坐在教室的一角,听着老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。老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:“屈原忧国忧民,‘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’,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。”
听了老师的话,我心中涌起一股敬意,对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我暗暗下定决心,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,不辜负这个美好的节日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。
不知不觉中,窗外已是夕阳西下,我们的粽子也煮熟了。我们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。虽然有的粽子形状奇特,但味道却出奇的好。我们一起分享着粽子,分享着这个传统节日的喜悦。
这个端午节,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,更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友情的温暖。我知道,这些记忆将会像这粽子一样,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香醇,永远留在我的心中。